管理工程系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党建工作>>党团建设>>正文
管理工程系党总支召开学习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会议
2018-06-21 16:17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强调“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新变化、深刻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必将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动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正能量。

一、深刻认识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战略全局,推进对外开放理论和实践创新,确立开放发展新理念,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倡导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对外开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对外开放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一)新旧动能转换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繁荣的关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全球贸易增速连续5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跨国投资尚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

(二)更趋平衡成为国际力量对比的走势。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东升西降”“南升北降”态势更加明显。

(三)在曲折中深入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代表的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

(四)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方向。

二、准确把握全面开放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高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系统回答了新时代要不要开放、要什么样的开放、如何更好推动开放等重大命题。报告提出的全面开放内涵丰富,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

(一)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

(二)坚持沿海开放与内陆沿边开放更好结合,优化区域开放布局。

(三)坚持制造领域开放与服务领域开放更好结合,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结构调整。

(四)坚持向发达国家开放与向发展中国家开放更好结合,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

(五)坚持多边开放与区域开放更好结合,做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建设者贡献者。

三、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

党的十九大报告既有很强的理论性、战略性、思想性,又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性、操作性,明确了新时代的开放理念、开放战略、开放目标、开放布局、开放动力、开放方式等,规划了今后一个时期对外开放的路线图,推出了一系列新任务新举措。主要包括:

(一)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对外开放的工作重点。

(二)加快贸易强国建设。

(三)改善外商投资环境。

(四)优化区域开放布局。

(五)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

(六)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和国际竞争的主动,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管理工程系党总支宣

关闭窗口